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国人的性格 象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 人之间相助相依,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中 国土壤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茶文化,深深地刻 下了中华民族的这一性格烙印。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不朽灵魂 。陆羽所创之茶艺处处包含着和谐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与火 是两种根本对立,难以相容的事物。但在中国的哲人眼里,二者在一 定条件下却能相容相济。《易经》中水火完全背离的是“未济”卦, 火在上,水在下,二者相分离,以此卦象,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水 火交融,则叫作“即济”卦,水在上,火在下,与前者大不相同,如 得此卦象,不仅与事无碍,而且是办事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国中医理 论对“水”、“火”关系也有十分精辟的见解。中医理论认为,心属 火,肾属水,心肾不交则会生病,只有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两者协 调才能健康。所以气功学把这种协调心肾的功法唤为“水火既济功” 。天与地的关系也是如此。《易经》认为,天之气到地下来,地之气 到天上去,这是泰()卦,主平安吉祥。相反,天高高在上,地永远 压在下面,天地互不通气,表面上看起来天经地义,合情合理,而实 际上天地隔离,那叫“否”()卦,是不吉祥的。用这种观点来指导 统治术,也就要求帝王将相们要能够体察民情,体恤民间疾苦;同样 要求平民百姓能体谅国家的困难,能够顾全大局。只有这样,国家才 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以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言,“水火不容” 的两国,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化敌为友,和平共处。可以说,“大同世 界”、“万邦和谐”,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天地自然”、”五形 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以陆羽为首的中国茶人们把这两种观 念都引入茶艺之中,他所作的煮茶风炉,除了运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 制定了尺寸、外形外,主要运用了《易经》中的三个卦象:坎、离、 巽,来说明煮茶包含的自然和谐的原理。坎,在八卦中代表水;巽, 在八卦中代表风;离,在八卦中代表火。陆羽在风炉的三足之间设了 三个窗口,于炉内又设三格,其一格画上“翟”,即火鸟,然后绘上 “离”的卦形(),一格画上“彪”,即风兽,然后绘“巽”卦() ;一格画“鱼”即水虫,绘上“坎”的卦形()。陆羽解释说,这是 表示“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又于炉足之上写下:“坎上巽下离 于中”,“休均五行去百疾”。陆羽认为:水、火、风只有有机地结 合起来,才能煮出好茶,发茶性,去百疾。同样是水,也要取水质清 洁又平和的,因此,对湍流飞瀑评价最低,认为不宜煮茶。   历代所行之茶事处处体现着和谐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所谓礼,不 仅是讲长幼伦序,而且有更为广阔的含义,对内而言,表示家庭、乡 里、友人、兄弟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而言,则表明中华民族和平、 友好、谦虚的美德。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子孙后代要孝敬父母、祖先 ;父母长辈要爱护、关心晚辈,即我们现在讲的要“尊老爱幼”。还 认为,兄弟要亲如手足,夫妻要相敬如宾,对客人和敬礼让。即使对 外国人,只要不是侵略者,中国人也总是友好地以礼相待。中国茶文 化“以茶表敬意”正是这种和谐精神的体现。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普遍习俗。有客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 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以茶送亲友表示情谊。宋 人《东京梦华录》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 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 ,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表示友好和关照。后来南宋 迁都杭州,又把这种优良传统带到新都,《梦梁录》载:“杭城人皆 笃高谊……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相助事,遗献汤茶…… 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这种以茶表示和睦、敬 意的“送茶”之风,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风俗中,甚至把饮茶与订亲、结婚等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不少地方有“饮茶定终身”之说,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 吃茶”或“喝茶”;结婚仪式中,谒见长辈要要“献茶”,以表儿女 的敬意。长辈送见面礼,称为“茶包”。是故,明代汤显祖的《牡丹 亭》中说:”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彩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 些没有。”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云“花花彩轿门前桥,不少个分毫 茶礼”。《红楼梦》中亦载,凤姐对黛玉说:“你吃了我家的茶,为 什么不给我家作媳妇!”。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表示深情厚意,不仅 深入每家每户,而且用于机关、团体,乃至国家礼仪。无论机关、工 厂,新年常举行茶话会,领导以茶对干部、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 示谢意;群众团体时而一聚,以茶表示彼此相敬;家中父母、姊妹、 妻儿相聚小酌,也透露着无限的亲情。甚至许多宾馆、饭店,客人入 座,未点菜,服务员小姐先泡上一杯茶表示欢迎,特别是近年来,各 地纷纷举办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不仅为茶人门交流心得、交流 信息、经济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国内、国际间 茶人门的友谊,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总之,不论 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今人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 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饮茶衍生之文化处处贯彻着和谐在中国饮茶艺术与习俗所衍生而 出的文化现象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的精神。   这种现象首先反映在历代所传下来的茶画上。自唐代以来,茶已 成为画家笔下的主要题材。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作品颇多,而这些茶画 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贯彻着自然、和谐的精神。比较典型的如 宋人苏汉臣画的《百子图》,一大群小孩,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嘻 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象征中华民族大家庭,人口、民族 虽多却能和谐共处。还有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俗饮图,更把茶 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茶画 中也有画“斗茶”、“赌茶”的,如南宋的刘松年,就画有《茶园赌 市图》,但画中的“赌”与一般的赌大不相同,赌茶,是表达造茶之 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信,赌的目的是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宋人 钱选仿刘氏之作,把这“赌”中的奥秘揭示得更清楚,他画中的“赌 茶”人,个个带着微笑的表情,透着友好乃至豪爽之气,而这正是中 国人民热爱和平,友好、清醒的表现。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茶具。在历史长河中,堪称精品的茶具数不 胜数,而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清代制壶专家陈鸣远制作的《束柴三 友》。这把别致的茶壶,塑作三个老树虬咀,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 分枝为壶咀,右分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支盖, 不仅造型自然、高雅,朴拙中透着美韵,还具有鲜明的立意,即取“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把筷子折不断”、“共饮一江水”等深意, 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亲和力。   历代茶诗中,反映和谐精神的作品也不少。宋代爱国将领文天祥 所写的茶诗便是很好的例证。他在《扬子江心第一泉》诗中写道:扬 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评茶经拜羽仙。   反对战乱,企望和平,盼望有茗茶一样的和谐、宁静,这正是茶 人、诗人,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是个爱好和平的 民族,为了和平,敢于“斩却楼兰首”,但更向往清茶、云乳、茗香 ,崇尚茶仙陆羽的和平精神。当代诗人周祥钧所作的《龙井茶·虎跑 水》,诗作如行云流水,堪称佳作。全诗如下:龙井茶,虎跑水,绿 茶清泉有多美,有多美!   山下泉边引春色,湖光山色映满怀,映满怀。   五洲朋友哎!请喝一杯茶哎!   春茶为你洗风尘,胜似酒浆沁心脾。   我愿西湖好春光哎!长留你心内,凯歌四海飞。   龙井茶,虎跑水,绿茶清泉有多美,有多美!   茶好水好情更好,深情明谊斟满杯,斟满杯。   五洲朋友哎!请喝一杯茶哎!   手拉手,肩并肩,互相支持向前进。   一杯香茶传友谊哎!凯歌四海飞,凯歌四海飞。   此诗不仅文字优美,更主要的在于突出了“以茶交友”的主题, 突出了中华儿女与人为善、重友谊、爱和平的精神。从诗中可以看出 ,在迈开现代化步伐的今天,茶,正以其特有的品格,把中国人民与 四大洋、五大洲联在一起。另外,还有不少茶歌舞、茶书法等与茶有 关的文化艺术作品,都无不贯穿着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神。因此,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和谐,是中国民族个性的象征,是中国茶文化不朽 的灵魂。(张西廷)
返回   


鲁之虺扫描,黄冠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