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陆羽的阶级地位和基本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在阶级社会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是评价一切历史人物所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阶级社会中的每一 个历史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陆羽也不例外。那么,陆羽是什 么阶级的代表呢?这应该从他生前所处的阶级地位、政治思想来作一 些具体分析。过去,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我们学术界在历史人物评 价问题上,受极左和林彪、江青反革命政治路线的影响,实用主义、 血统论、唯成份论替代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曾出现过一片混乱的局 面。如在“评法批儒”的闹剧中,就流行过这样一个简单公式:“法 家是进步的,进步人物必然就是劳动人民出身或代表劳动人民的。” 这种流毒,一度也曾反映到陆羽的研究上来。如有人就提出“陆羽是 劳动人民出身的茶叶专家”和别的什么家。事实到底是怎样呢?这是 我们现在必须统一和应该搞清的问题。   不错,陆羽幼年和年轻的时候,曾是一个弃婴,较长时间寄养庙 中,也流落做过伶人。由这些来说,的确,陆羽早年的生活,是极其 不幸和艰辛的。但这些也同时清楚显示,由此就判定陆羽是“劳动人 民出身”,根据也是不足的。作为弃婴,陆羽的亲生父母,多半是穷 困的劳动人民,这是极其可能的。但是,决定一个人的阶级和出身, 不是血缘,主要是他后天的经济和政治生活。陆羽小时,在寺院的生 活时间较长,唐朝和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是较高的,因此,我们下说 陆羽是出身僧侣地主,但绝对也不能说他是出身劳动人民。至于他一 度充作伶人,当时的演员,是属于下层社会的阶级,不过和一般劳动 人民,如农民和手工业者,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从这些具体情况 来看,陆羽可能是劳动人民所生,但他后来的生活,改变了他本来应 该与父母阶级一致的出身。其实,对陆羽的阶级分析,出身怎样,这 并不关重要,主要的,还在于看他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后来阶级关系的 变化。关于陆羽的阶级地位,从耿 称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 仙”①的诗句来看,其同时代的人,是把他看作“士”的阶层的。   士在唐朝,因出身和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一般还可划分为二 类:一是高门大族出身的“子弟”;一为没有世袭政治特权、出身普 通地主“寒门”的所谓“寒士”。陆羽不是“子弟”,严格说也不能 算地主出身,但从归属来说,他应该也只能算是一个寒士。因为陆羽 脱离伶界进入士的行列以后,不务本,后从士,他的生活,或为地方 官员的门客,或衣食于寺庙,或接受友人的赠助,基本是依附官僚和 僧侣地主为生的。这里附带说明一点,过去有人说陆羽是“劳动人民 出身”的另一理由,是他“居住柴门茅屋,生活非常清苦”。事实并 不如此,以其在浙西和上饶的境况说,如皎然《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 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等 诗句反映,陆羽隐居浙西期间,数迁其居,宅旁还有绿篱藤架,柳荫 花径,住房还是比较讲究的。至于后来上饶的寓所,依山凿石,引泉 构亭,前后有丛竹、茶园,孟郊吟之为“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①,构筑更是高雅。从这些史实来看,陆羽后来的生活,是不拮据的 。   我们称陆羽是寒士,这是就其阶级地位而讲的。他早年的艰苦生 活,和流落社会底层滚爬的伶界经历,这些虽不能决定他的出身和后 来的阶级地位,但对他后来一生的思想还是有影响的。如陆羽早年的 坎坷生活,使他一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在业伶阶段,由于直接生 活于劳动人民中间,决定他比一般寒士,更了解和熟悉劳动人民,更 关心和同情劳动人民。因此,陆羽这位寒士,用现在的话说,他应该 算是一位具有一定劳动人民感情的进步知识分子。   由士的这一身分决定,陆羽的主要政治思想,自然也就是儒家思 想,从现存的一些史料看,陆羽信仰或推崇儒教的思想,不是在成士 以后,而是早年寄居寺院时期就萌发了。如陆羽在他所写的《自传》 中讲:“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 ’,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 羽将校孔圣之文可乎?!”②说明陆羽从小对儒教的封建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等内容,就信奉和熟悉的。在他长大以后,他对孔子的“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不但尊崇,而且还亲加补充。据记载, 在他的作品中,就曾撰写有《君臣契》三卷,《江表四姓谱》八卷。 这些著作,由名即知,是宣扬和维护封建秩序的。封建统治阶级器重 和利用儒教的核心一点,就是它的“忠君”思想,陆羽二拒诏封,现 象上反映他好似不尊敬皇帝,不肯为皇帝服务,这只是他矛盾心理的 一个方面。实际上,在陆羽的内心深处,他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 如安禄山乱时,他作《四悲诗》,刘展反江淮时,又作《天之未明赋 》,每当危及社稷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忠君思想,通过忧国忧民的 诗篇,就活现了出来。据记载,他的这二首诗,“皆见感激当时,行 哭涕泗”。这就是说,他的这些如泣如诉的诗句,不但凝集了他对皇 上的忠心,还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在当时实际起到了鼓动大家保卫宫 廷,救助皇上的作用。   由上可以清楚看出,陆羽的儒家思想是极其严重的,但他也不完 全是一个儒家或儒生。陆羽的基本或主导思想,是和当时奉行的儒、 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想相一致的。即是说,他的基本思想中,有 儒教的东西,也有佛道的内容,唐玄宗推崇儒道,但没有反佛、抑佛 ,他推行的还是先前三教合一的政治思想。陆羽幼年在寺庙生活过一 个很长时期,所以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别的人更能容易接受 。这一点,我们从陆羽的著作和社会活动中,也可清楚看出。如陆羽 交游相善的人物中,不但有许多高官名士,也有和尚、道士。他和皎 然是“缁素忘年交”,这是人所共知的。除皎然而外,他相交的僧人 还有灵澈、道标,道士吴筠、女冠李冶等等。他和这些友人游聚中, 除吟诗作赋相互酬答以外,也常一起共讨经义和三教学说。如皇甫冉 在《送陆鸿渐赴越》的诗序中,就讲到陆羽在皇甫冉家小住时,两人 在一块“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言诗,也论儒佛。再从 陆羽的生活看,他曾用“无嗣为不孝”的理由,拒绝剃度,但后来他 还是终身不娶,隐居独处。这有没有其他原因?不清楚;但从这符合 僧规和修心、主静的道学来说,受到佛道教义的影响、约束,无疑是 明显的。另如陆羽曾著《占梦》三卷,这当然是汇集民间占梦之说而 成,但民间占梦的内容中,本身就集中了佛道的各种宗教唯心主义思 想。因此,从上述这些来说,陆羽的基本或主导思想,应该是一种以 儒为主,儒、佛、道兼有的思想。   当然,陆羽的基本思想或主导思想,并不是他的全部思想。一个 人的思想,是一个复杂和不断发展的体系,在陆羽的各种认识和行为 方面,受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制约,他还有各种各样的具体思想。也 举例说,以陆羽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言,由于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的影响,他在精神上,就长期处于一种积极昂扬和消极颓丧的矛 盾状态。如果我们把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简单概括为是一种 经济、文化的继续繁荣和政治日趋腐朽黑暗的矛盾结合的话,其繁荣 上升的一面,激发和决定了陆羽对人生、事业的积极态度。用现在的 口语说,陆羽是一位在逆境中自学成材的典范。如他为了学习儒学, 历试贱务而不辍,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或时心记文字 ,懵焉若有所遗”。他为了编写《茶经》和其他许多著作,“荆吴备 登历,风土随编录”,“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①;广泛调查, 博览群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在成功的道路上一步一印,执着进 取,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杰出学者。在为人处世上,他严肃 笃信,“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与人期,雨 雪虎狼不避也”①。这些都表现了陆羽积极昂扬的精神一面。但面对 社会黑暗和坠危的一面,如陆羽在《自传》中所说,他平时“往往独 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 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②,又显示出他对人世的怨尤郁悒、迷 惘失悔的心理。这个例子和上面陆羽的基本思想,说明这位历史伟人 ,并不是先天的圣哲,他的思想、实践和成就,仍然是受他所处的时 代、阶级地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 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 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③所以 ,我们根据史实,称陆羽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思想兼蓄的寒士, 决不是对他的一种否定和贬低,而是实事求是,还他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历史上的许多科学家、文学家,他 们本身就是僧人和儒生,这并不阻碍他们的所好所长和在这些方面作 出卓越的贡献。因此,陆羽不是出身或属于劳动人民,这并不影响他 的功绩和伟大。他不是以其出身,而是以其茶学和其他学术方面的杰 出成就彪炳千古,光照后人的。
返回 


鲁之虺扫描,黄冠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