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遗迹今犹在
  陆羽的故乡天门竟陵,历代留下来的有关陆羽的名胜古迹有14处 :西寺塔:陆羽幼年居所,坐落在竟陵城西湖,始建于东汉中叶,初 名龙盖寺。陆羽之师智积禅师圆寂其中,因而改称西寺塔。当年这里 古木参天,后院篁大如臂,碧水环合,环境幽静。陆子井:位于西寺 塔后西侧,凿出的泉水与文学泉地下相通,水质明净,甘味隽永。   文学泉:位于竟陵城北官旁。泉水清冽,炎夏凉意袭人,严冬暖 气拂面。原名品字井,俗称三眼井。相传陆羽少年时于此煮茗。因陆 羽曾被拜为太子文学,故世称文学泉。   文学二泉:位于北门外西濠堤上,离儒学泮池四丈许,与文学泉 相对,也是陆羽取水煮茶的地方。   陆子泉:位于石河火门山北坡,相传陆羽上火门山从隐士邹夫子 求学,陆羽在读书之余,常到龙尾山采茶,为邹夫子煮茗。邹夫子见 他爱茶成癖,便在北坡上凿泉,泉水自岩隙渗出,清澈如镜,甘冽醇 厚,旱而不涸,涝而不溢,四季常盈。陆羽亭:位于文学泉旁,初为 清乾隆戌子年天门知县马士伟所建,亭中立碑,碑面题"文学泉"三字 ,阴面书"品茶真迹"四字,并有石刻陆羽小像。   古雁桥:位于竟陵城西门外,原名"雁桥"。相传唐玄宗开元二十 一年,西寺塔智积禅师漫步西湖之滨,忽听芦苇丛中群雁喧哗,于是 循声寻去,见三只大雁以翼覆一婴儿,甚感惊异,遂将婴儿抱回,收 留教养于禅院,这小孩就是陆羽。后人为纪念陆羽,在此建石桥一座 ,取名"雁桥"。雁叫关:位于古雁桥南50米处堤街,即智积禅师初闻 群雁喧哗站立之处。明代中叶立碑坊一座,名"雁叫关",关前水巷口 建有品茶楼一座,上祀陆羽,有楹联:"品水雅意不在酒,仙子高风只 是茶。"   鸿渐关:为明嘉靖年间县令杨应和创修,鸿渐关之名由陆羽而来 ,陆羽字鸿渐,长大后,用"易"占卦,辞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 为仪。"意思是说鸿雁落到陆地上,其羽毛可用来做舞具。于是,他便 以陆为姓,羽为名,以鸿渐为字。关名“鸿渐”,寄托了人们对陆羽 的情思。   火门山:陆羽读书处,位于竟陵西北25公里。陆羽十四岁时,受 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赠以诗书,上火门山拜隐邹夫子为师,潜心 攻读达三年之久。   桑苎庐:是陆羽幼时受教于积公的禅院。成长后自称桑苎翁,后 人便把他住过的草庐加以修缮,称之为桑苎庐。   陆公祠:在西塔寺内,早年废圮。清乾隆四十八年,在竟陵城北 门外护城河北岸修陆公祠,堂中奉祀陆羽座像一尊,西墙嵌镌有"唐处 士陆鸿渐小像"的石刻碑。陆羽品茶座像居右端,白描阴刻,右手扶膝 ,左手握杯,正襟危坐,略呈微笑,无须,逸士打扮,头戴风帽儒巾 ,身着素色袍衫,脚登云头如意布履,神态悠悠,若有所思。涵碧堂 :位于文学泉北,是环卫文学泉的主体建筑,堂内供奉"茶圣"陆羽像 ,体现后人的敬仰之情。   东冈岭:陆羽隐居治学处。天门县志记载:东冈岭,陆羽之所居 也。旧时的东冈岭又名东冈村,位于干驿镇古驿道晴滩驿。唐天宝十 四年,陆羽从巴山一带采茶归来,为了专事茶学在东冈岭定居下来, 整理出游所得,深入研讨茶学,并开始酝酿撰写一部关于论茶的专著 。   
返回 


鲁之虺扫描,黄冠富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