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范睢至秦,王庭迎,谓范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
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睢辞让。是
日见范睢,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
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
:“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睢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
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
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
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
,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
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
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
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巿,卒兴吴国,阖庐
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
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
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
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
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
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
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
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睢再拜,秦王亦再拜。
大意:
   (一)自“范雎至”至“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记叙秦王三请范雎以求教。
   (二)自“范雎谢曰”至“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记叙范雎说明“所以王三问而不对”的原因(在交疏而言深)。
   (三)自“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至“臣何患乎”
     记叙范雎自言“非有所畏而不敢言”(言“可以少有补于秦”,虽死何患)。
   (四)自“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至“臣又何耻乎”
     记叙范雎自言愿“得进谋如伍子胥”,“可以补所贤之主”(囚、狂何耻)。
   (五)自“臣之所恐者”至“贤于生也”
     记叙范雎自言恐其死后,忠臣杜口裹足,莫肯向秦(己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六)自“秦王跽曰”至“秦王亦再拜”
     记叙秦王再拜请范雎教之。
主旨:描写范雎以退为进,成功说服秦王的经过。(篇外)
文体:记叙文。

[上一页]